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开局!西安建大院长谈发展(二)

· 高质量开局——院长谈发展 ·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踔厉奋发、主动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推进“11445”建设方案各项重点任务,力争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突破。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围绕学校2023年工作要点,全力谋划学院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11445”示范学院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学校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高质量开局——院长谈发展”栏目,邀请各学院院长谈2023年的学院发展思路、重点工作等情况。


(以下按照来稿时间顺序以学院排序发布)


2023年,学院将以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为引领,围绕“创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目标,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推动本科学制、学位改革落地。紧跟新时代建筑类人才需求结构性、功能性变化趋势,全面推进本科主体4年制、4+1年制改革落地。


全面实行建筑学系、风景园林学系教育团队体制与运行机制。在总结规划系教育团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启动以优势学科领军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建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研究生培养、本科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体化建筑学系、风景园林学系教育团队。


完成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和建筑广场的改造升级。依托现有空间资源,提升空间利用率和教学硬件保障水平,争取在今年完成改造升级。


全面优化数字化平台、评教系统建设。一是进一步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以课程为单元,全面介绍课程、沉淀教学文件、经典案例、优秀作业,完成课程任务发布,链接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二是改变学生单维度评教模式,变革为由学生、同事、教研室或团队负责人、系主任、分管院长、教学办公室、教学督导等根据不同权重进行多维度综合评教模式。


坚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一是试行博士学位单证模式,优化报名资格审核条件,增列可选条件,拓宽进入通道,重点考察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潜力,拉动博士教育在社会行业领域对学科的贡献;二是全面深化优化硕士生设计课标准化机制,实行硕士生设计课课堂化,以网络阵地为依托建立公开评审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学院推荐、评优和奖学金评价体系;三是提前响应三个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十四五重点任务,建筑、规划、风景分别制定专硕学位论文要求细则,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教指委委员进行咨询论证,优化硕士论文院内两轮盲审与分类盲审机制,提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标准;四是优化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导师评聘条件,简化评聘程序,比如,有重要业绩者直聘、企业导师由1年一聘改为3年一聘。


力争实现国家级平台新突破。组织申报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备中宣部文科实验室。提振学院学术精神,重点狠抓国基金2023年获准数量,全面推进各类科技奖项申报风气。


引育并举强化师资力量。完善建筑学院“分类职称评审制度”和“评教体系”,推行教师绩效“公开发布”常态化机制,实行后进人员党委约谈制度和预警机制以及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者的帮扶模式,走访国内外顶级团队和高校引进后备人才。



2023年,管理学院将秉持直面问题、立足丝路、筑强学术、服务社会的理念,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紧抓“智能+、绿色+、健康+、国际+”的“四+”转型路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教学筑基工程、科研强基工程、人才跃升工程、制度创新工程”四大工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教学筑基强基础。聚焦“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同时,主动应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方位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课赛一体化,着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跃升强团队。聚焦“团队+”统筹推进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基拔尖,在两个校级高峰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学院内部人才团队建设,逐步形成高峰团队引领、高原团队推进、全体教师筑基、人才引进助力的人才梯队建设新格局。


科研强基强引擎。聚焦“项目+”以项目为引擎助推“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大产出”培育,紧盯一带一路、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转型、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对外交流,不断提升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突破。


学科聚焦强平台。开展“智能+”助推“政产学研用”相协同的高端智库平台建设,聚焦学校建筑科技学科链群,在“两高一疆”“一河一城”的地域和行业优势上持续发力,持续提升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全国影响力,全面构建学科发展生态体系,形成教师支持团队、团队支持平台、平台支持学科、学科发展反哺教师的良性循环,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素质教育强质量。聚焦“素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和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联动,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度,力争在一类A1竞赛中实现突破。加大宣传力度,教授博导走进高质量生源中学,着力提升生源质量。


制度创新强保障。聚焦“制度+”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学院相关制度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着力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将机构改革和绩效分配办法的制定联动起来,建立学院发展与教职工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坚持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预审-预答辩-盲审-正式答辩-学位会决议”的“七环一链条”质量监控体系,为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为信息类学科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也蕴含着新的机遇。2023年,学院将凝心聚力、唯实唯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夯实信息学科崛起计划及“智能+”战略举措,进一步激活干部师生干事创业活力,继续补缺项短板,稳步推进学院“八项建设计划”,不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争创“一流”。


强基固本,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全力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特色,推进博士点攀登系列工作。全过程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强化一流课程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推进拔尖人才培养。


主动沟通,切实提升“智能+”创新实效。聚焦学校“智能+”战略布局,做好青年教师培育,继续围绕主体优势学科做好有组织的科研,重构科研团队,重组科研平台,确保实现科研平台层级突破,实现省部(厅局)级平台扩充、学院平台优化、企业平台扩容。


汇聚资源,构建信息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与一流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结合各类学科类竞赛,联合培养国家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聚焦短板,孵化培育标志性成果。围绕博士点申请所需,学科专业发展所要,集聚资源,围绕学科特色、科研平台、国基金项目、国际学术交流等标志性成果开展有组织的攻关。


优化配置,提升学院管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方向,修订学院业绩考核、教师职务评审、资源配置办法,构建以质量、贡献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营造主动作为、担当奉献文化,注重作风能力建设,强化执行力,凝聚智慧画出最大同心圆。


新的一年,信控学院将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持之以恒推进“11445”示范学院建设方案既定任务,谋新篇、开新局、启新程、创新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信控力量。



围绕学校11445发展格局,艺术学院2023年主动作为抓落实、重落地,持之以恒完成各项重点任务求突破。


加快科研学术水平上台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力争获准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重点及面上项目15项,超前谋划,重点培养,在省部级获奖上争取有所突破。力争教育部或陕西省人文社科等级奖不少于2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不少于1000万,发表学术论文40篇,出版专著6部。


围绕博士点增列,深化学科方向的论证工作。完善博士点申报各项材料,邀请专家对博士点申报材料进行评阅打磨。


发挥思想政治在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持续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水平,为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申报省级研究生思政团队、重点教改研究课题,支撑博士点申报工作。


凝心聚力持续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国家级一流课程或者国家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省级一流课程。


加强人才引进,注重“引培并举”。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人才加入学院发展。人才引进不少于6人,其中柔性引进高水平专家2名,优秀博士毕业生4人。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组织学术骨干走出去,与高水平学校、一流学科交流。委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学习。组织班子和学术骨干到国家相关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调研。教师参与专业、学科发展培训不少于70人。


加强学术交流,承办国际、国内会议。提升学院学科影响力,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到学院多做讲座。


发挥学院学科竞赛优势,以赛促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获一类竞赛等级奖40项。



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我校“11445”发展新格局构建要求,以申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契机,加快推动示范学院创建工作,具体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工作。


聚焦学科内涵建设,聚焦特色,快速融入“建筑科技”链群。以评促建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等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凝练并聚焦学科研究方向,围绕方向汇聚成果和人才,充分融入“四+”转型,建立涵养中国精神、彰显城市特色的建大公共管理学科。


高标准建设公共管理数字实验室。围绕“智能+”转型升级要求,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专班,论证并完成公共管理数字实验室建设,将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引入公共管理研究和教学中,模拟解决现代城市治理和文旅发展中关键性实践问题,强化新文科建设。


持续扩大各类科研产出。持续创新学院相关体制机制,形成最优学术氛围,最大限度激发教师创新活力,破解教学成果弱等方面的短板和制约因素,力争在“三百工程”、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级奖励等方面取得突破,一般性成果产出持续增加。

  

加强平台建设。主动对接省委宣传部、科技厅、住建厅等单位,力争新增1-2个省级平台,进一步支撑公共管理学科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强化学风建设落实落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采取多种措施夯实深造基础,提升本科深造率;结合公共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求,有效实施本科生“读、讲、写”基础能力提升计划,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系统强化院风、教风、学风建设,持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积极扩展学院学术品牌影响力,作为落实以上工作的支撑和基础。


组建五周年,扬帆再起航。新征程上公共管理学院将始终坚守学院组建的初心,坚持学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苦练内功”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11445”示范学院建设方案各项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



一年四季春为首,勇毅笃行迈新步。2023年,体育学院将聚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校“11445”特色示范学院创建,持续推进“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传承行动,全面实现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传承行动落地落实。围绕“体育运动红旗院”授旗65周年,开展系列体育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统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重点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着力打造基础教学成果和运动项目推广优秀案例;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推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纵深发展;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做好重点课程培育,建设体育赛事场景营造与竞赛运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成支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成果;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迎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专项评估;加大各级各类项目培育力度,积极拓宽科研项目渠道。


积极构建国内外双向交流体系,提升学院影响力。畅通国内外交流渠道,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推进师生对外交流的双向互动推进学术成果、教学技能、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着力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品质。做好体育场地设施修缮与改造,开通体育场馆在线预约平台,提升场馆智慧化管理水平,满足师生体育锻炼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开放创造奇迹,奋斗成就未来”,2023年,安德学院将继续秉持安德精神,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落实“11445”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我校国际化办学新篇章。


持续强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切入口”“先手棋”,对标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照学校对安德学院的新期待,驰而不息地加强作风建设是实现安德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将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力度,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为学院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推动高水平国际创新合作。安德学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申报办学延期,学院将全力做好协议续签、章程修订等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同时,学院将积极探索,持续推进与南澳大学在博士生培养、本科“3+2”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新的合作,推动学校“国际+”转型路径的实施,为“11445”发展新格局的实施贡献力量。


持续发挥合作办学平台效应。合作办学的目的是要把引进教育资源的优质基因植入本地教育机体,激活一池春水,让学校共享优质理念,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突破。安德学院“2.0版本”将着重挖掘中外合作办学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优化、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辐射效应,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安德学院已有两届毕业生,平均升学率为51.77%,申请到全球QS排名前100高校占比84.6%。学院将充分挖掘中外合作办学优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培养更多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



未来技术学院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构建“学科融合、课程化合、资源聚合、产学结合、中外联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动2023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党的建设“五大工程”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建筑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学院党建“五大工程”,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陕西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实验特区优势,推动思政课程改革,以优质党建驱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学院完善和实施本博贯通模式培养方案,构建包含研讨课、案例分析课、综合设计课、科技前沿课的研究性课程体系。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突破学科专业归属、空间地域局限,建设跨学科、跨校际、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开设部分全英文课程,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选聘校内外优秀教师,启动全程导师制。制定未来技术学院教师选聘办法,选聘优秀校内教师,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支具有学科交叉背景,对科技发展前沿有极强敏锐性和把控能力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启动全程导师制,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科研实践的全方位指导,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立未来学社,聘请指导老师,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强化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能力培养,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学生工作体系,将学生日常教育、社会实践、思政课堂相融合,努力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出色的创新能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往期精彩推荐

高质量开局!西安建大院长谈发展(一)
西安建大新材料研究中心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合同额6280万!西安建大研发的“干法钢尾渣处理系统”签约国内首条生产线
《当代建筑》专访刘加平院士:新地域绿色建筑

建大·历史·文化

“西迁”故事  I 西迁大潮中的建大 校名更迭记 I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 I 青岛工学院 I 西北工学院 I 东北工学院 梁思成雕像 I 欲栽大木柱长天 I 打开《筑梦之门》I 我的建大 I 德业双馨启后学 I 沧海襟怀报家国 I 启梦 · 筑梦 I 体育运动红旗院



稿

西安建大官微

讲好建大故事

传播建大声音

弘扬建大文化

传承建大精神


欢迎提供图文/视频/创意作品等投稿方式:290046137@qq.com



出品:党委宣传部来源:各学院编辑:王俊  翔子

审核:赵阿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